政策法規> 國內政策法規
立足轉型發展的頂層設計與前瞻戰略
發布時間:2017-02-06
——解讀《中國包裝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經過歷時一年半的深入調研和反復論證,《中國包裝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以下簡稱《規劃》)已由中國包裝聯合會正式發布。應該說,這是我國包裝工業史上最為完整、系統的五年規劃,也是經濟新常態下包裝工業發展的總體戰略部署,作為全行業的戰略引領和行動指南,《規劃》的制定與發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對《規劃》理解得透不透、把握得準不準、運用得好不好,關系到全行業、所有細分行業以及每一家包裝企業的發展走向、總體布局和市場策略,因此,只有深入解讀《規劃》,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戰略設計的落腳點、政策導向的關鍵點、產業發展的著重點和改革創新的突破點,才能做到立足現實、放眼未來、運籌帷幄、穩操勝券。
一、理解《規劃》,要深入分析頂層設計的“三大背景”
任何規劃都是融合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要求的頂層設計,是一種前瞻性的戰略選擇。我們分析《規劃》,不難發現這個頂層系統設計主要基于三大歷史背景:
一是政府的《指導意見》。日前, 由工信部和商務部聯合制定的《工業和信息部 商務部關于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消費〔2016 〕397 號,以下簡稱《意見》) 正式發布,這是我國政府針對包裝產業出臺的第一個系統性指導文件,是國家層面引領產業發展的行動綱領?!兑庖姟返某雠_,不僅進一步提升了包裝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明確了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轉型要求和主要任務?!兑巹潯窂目傮w上來說,就是對《意見》戰略思想的豐富、轉型要求的實踐和主要任務的分解,既和《意見》一脈相承,又與《意見》互為支撐。
二是《中國制造 2025》?!吨袊圃?span> 2025》是我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是適應全球經濟形勢、技術深度變革和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共同宣言?!兑庖姟肥状螌b產業定位為“服務型制造業”,并納入“中國制造”工業體系進行重點扶持,因此,包裝產業必須樹立一種全新的發展戰略思維?!兑巹潯纷允贾两K圍繞包裝工業的制造屬性和服務特征,立足國家重大戰略機遇,以實現轉型發展為目標,明確了技術路線圖,形成了目標任務書,對全產業鏈構建了清晰的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和發展路徑,全面凸顯了行業規劃、產業規劃的戰略引領作用。
三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深改組正在深入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核心就是要通過優化供給結構、增強供給能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經濟發展質量的全面提升。包裝產業具有產業鏈長、配套性強、服務領域廣、跨界關聯度高等產業特征,但目前,我國的包裝產業存在區域發展不協調、同質化競爭現象突出、低端產能嚴重過剩、自主創新水平不高、核心競爭能力較弱等主要問題,必須盡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三降一補一去”?!兑巹潯吩谥笇枷胫忻鞔_提出:“以轉型發展為先導,以科技創新為動力,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轉變生產方式, 優化供給結構,化解過剩產能,培育增長動力”,并對接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念與思路貫穿于“十三五”發展戰略的始終。因此, 包裝全產業鏈和全行業必須把握并遵循這條改革主線,才能真正推動產業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二、對接《規劃》,要牢牢跟緊產業發展的“三大方向”
《規劃》圍繞“中國制造 2025”和“包裝強國”建設任務,以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為著力點,設定了“十三五”包裝工業發展的兩大核心目標:一是不斷提升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和貢獻能力;二是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立足兩大既定目標,《規劃》從產業現狀、市場需求、發展態勢和國際環境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考量,確定了我國包裝工業未來發展的“三大方向”。
一是綠色包裝。綠色發展,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 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包裝工業來說,踐行“綠色”理念,就是要落實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堅決反對過度包裝”的總體要求以及《意見》中實現“傳統生產向綠色生產轉變”的具體目標?!兑巹潯丰槍Πb工業高消耗、高能耗、高排放等制約綠色發展的主要瓶頸,從主動落實國家循環發展引領計劃和能源、資源消耗等總量與強度雙控行動的戰略高度,將“切實推進綠色包裝設計、大力發展綠色包裝材料、著力推廣綠色包裝技術”作為綠色轉型的發力點,將“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作為綠色發展的組合拳,指明了“綠色包裝”的明確方向,設定了綠色發展的具體指標。因此,包裝產業、行業和企業要以此為牽引,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主動落實好綠色生產責任,也要在產業融合發展中發揮好倡導全民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作用。
二是智能包裝。在《中國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被定位為中國制造的主攻方向,2016 年 12 月,工信部發布了《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 1 6 —2020)》,提出“到 2020 年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包裝產業屬于傳統制造業,同時又是服務型制造業,理應成為我國智能制造的有生力量。
《規劃》針對我國包裝產業目前存在的制造過程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這一突出問題,將智能包裝作為提升包裝工業發展品質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從推動兩化深度融合、促進軍民包裝融合發展、構造智能包裝生態鏈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設計,形成了總體思路。在這個系統設計中,生產過程智能化、包裝裝備智能化和包裝產品智能化,是未來的主攻方向,也是發展重點。
三是安全包裝。包裝工業既服務于基本民生需求,又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確保材料安全、產品安全、運輸安全、倉儲安全,是包裝的立身之本,也是立命之根。隨著消費者安全意識的普遍增強、包裝內容物安全標準的不斷提升以及軍品包裝的安全要求日益嚴格,發展安全包裝,必須成為包裝工業的自覺選擇。
《規劃》從大力研發包裝防偽技術、包裝保質技術和工業品包裝防護技術等領域, 明確了發展安全包裝的主要技術攻關方向;從強化食品藥品包裝安全檢測和監管、建立包裝儲運安全實時監控平臺、構建包裝安全追溯管理網絡等支撐手段上,強化了安全包裝的主體責任??梢灶A知, 安全包裝將成為包裝標準建設和包裝法制建設的重要內容。
三、實施《規劃》,要準確把握技術路線的“三大重點”
《規劃》在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的基礎上,確立了“十三五” 期間包裝工業的八大主體任務和四大發展重點,并在主體任務中以專欄形式設置了七大重點工程,我們可以把這個體系簡稱為“847”戰略。推動“847”戰略的落地實施,必須準確把握《規劃》技術路線中的“三大重點”。
一是創新驅動?!兑巹潯穼撔伦鳛閷崿F產業轉型的推進器,擺在產業發展的首要位置。按照《意見》中提出的“三個轉變”總要求,包裝產業要實現由被動適應向主動服務、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傳統生產向綠色生產轉變,必須全面依靠創新驅動這個總引擎。因此,《規劃》圍繞設計理念創新、生產工藝創新、關鍵技術創新、制造模式創新等,按照五大子行業的發展需求,分門別類制定了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并從創新體系完善、研發平臺構建、兩化深度融合、軍民技術轉換、創新團隊建設等維度,制定了技術路線圖。全面提升包裝工業的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著力突破共性關鍵技術瓶頸,既是《規劃》確定的戰略目標,也是《規劃》實施的關鍵所在。
二是品牌培育。品牌是產業發展品質的集中體現,也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兑巹潯穼⑵放婆嘤旁谑诛@要的位置,從指導思想—具體目標—主體任務—重點工程—保障措施,都將品牌塑造一以貫之,并擬通過實施“包裝品牌培育計劃”全面提升技術品牌、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的培育能力,構建“定位、設計、生產、營銷、傳播、保護”一體化的品牌發展格局,推動包裝技術、產品、標準、管理、服務等與全球高端產業鏈、價值鏈和物流鏈的有機接軌。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規劃》強調,要重點培植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跨國領軍企業和主導產品突出、專項服務卓越、競爭優勢明顯的專業化“小巨人”企業,加快發展產業聯盟和產業集群,顯著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在國際產業領域中的話語權,也就是說,從政府層面到行業組織層面,今后“扶優扶強”將成為包裝產業政策制定的重要導向。
三是應用示范。無論是《意見》還是《規劃》,都特別注重應用示范,將應用示范作為引領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手段。
《規劃》圍繞創新驅動和品牌培育,設置了包裝材料綠色化工程、食品藥品包裝安全化工程、包裝產業信息化工程、包裝制品高端化工程、包裝裝備智能化工程、包裝印刷數字化工程和軍民融合包裝一體化工程。這七大重點工程,覆蓋包裝材料、包裝制品、包裝裝備三個產品大類和紙包裝、塑料包裝、金屬包裝、玻璃包裝、竹木包裝五大細分行業,是實現產業發展能力和發展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基石,也是落實《意見》與《規劃》確定的各項產業扶持政策的重要載體,包裝各細分行業、所有企業都應主動參與重點工程建設,爭取建立應用示范基地,并從重點工程和應用示范中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來源:中國包裝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