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論壇> 企業管理
包裝印刷企業要進行智能化建設,到底要花多少錢?
發布時間:2018-02-08
新年伊始,許多印刷包裝企業在智能化建設方面開始推進了,從理念到實踐的過程中擺在企業面前的幾個關鍵問題是:在智能化建設方面要花多少錢?什么時間花?應該花在哪里?
峰源在與印刷包裝企業老總的交流中,有一個觀點被廣泛認可。那就是先不要想花多少錢,或者說初始階段不需要什么直接投入,而只有在完善了必要基礎條件后,才需要考慮直接資金投入的問題。這些“必要的基礎條件”包括六個方面:產品與服務方向相對穩定、內部流程的標準化定義、全面的數據管理、知識管理體系建立、精益管理思想的確立和擁有支持變革的企業文化。要完善這些條件最快也要2-3年時間。也就是說,如果這六個基礎條件沒有達到,企業最好不要寄希望于通過較大的硬件投入去拉動這些基礎條件的完善,這個次序不能反。下面我們逐一討論這六個方面的必要性。
從當前已經開展智能化建設并初具規模的部分企業來看,他們或多或少都遇到了瓶頸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多半在于上面六個方面中有沒做到位的地方。
首先我們看第一條:
產品與服務方向相對穩定。各種基于紙質的印刷包裝產品總量超過3萬多種,如果一家企業什么都想做,而無法聚焦在一定的品類上,則后面的工作就會很復雜也很困難。自然這樣的企業也談不上什么市場競爭力。因為他們的任何一種產品和服務都無法與那些聚焦于此的同行競爭,前景堪憂。去年11月30日在北京全國綠色印刷宣傳周主題論壇上,北京奇良海德公司董事長朱國良先生分享了他們的經驗,其中通過聚焦產品和服務、形成差異化,是實現企業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產品與服務的聚焦是企業整體經營策略在營銷工作上的表現,智能化建設的總體思路也必須以提高企業整體績效為目標,兩個方面必須統一。要聚焦就會有取舍,這不是花錢能辦到的,如果你的企業還沒有把這項工作做好,就先不要投入。下圖是奇良海德朱總的演講照片,清晰闡述了差異化和聚焦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個方面:
企業內部流程的標準化定義。只有做好上面提到的第一個方面,才有可能做好這項工作。行業中關于標準化建設工作已經提了很多年,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重點。此前的標準化工作更多偏重于技術面,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印企展開其他工作的關鍵基礎性工作,包括數字化流程、色彩管理、TPM、質量與環境管理體系等。另一方面是在此基礎上結合運營實際,對企業中的關鍵流程進行定義,并不斷完善。一般將其稱為SOP流程(Standard Of Performance), 如下圖的樣子。一家收入規模在2-3個億的印企中,全部管理板塊中的sop流程總數量在60個左右。這些流程需要進行認真嚴謹的梳理、勘訂,包括每個環節中的行為動作、時限要求、產生的數據、前置條件、記錄文件、督導機制等要素都必須討論清楚,而且要反復論證,直到相關人員完全理解并能方便執行。
這項工作需要花時間精力,最好在第三方專業顧問的指導下進行,但并不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鑒于每家企業的特點不同,幾乎沒有完全可以照搬的樣本,企業必須自己做。
第三個方面:
全面的數據管理?,F在每家印企幾乎都有ERP,有的企業使用ERP已經超過十年,但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的ERP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只不過是一個“電子記錄本”,ERP中的數據也很少會派上用場,例如還有許多手工報表存在。管理層對數據分析是有需要的,但是缺乏系統性、機制性的呈現。印刷企業內的數據量不大,也不用在“大數據”分析方面投入什么。企業應在SOP流程標準化定義階段性完成后,針對各個流程中關鍵環節的數據進行管理,形成自動報表體系。規模印企總的報表數量一般在100份以下。這時初級的BI/BA分析所需要的投入很小,卻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當不同層級、不同崗位的人員,都可以實時看到相關報表時,就算過關了。當然在保證數據及時、真實和有效等方面,還需要管理層下一番功夫的。數據管理是企業智能化建設的核心基石,也是從外面花錢買不來的。如果沒有做好這方面工作就投入大批硬件,那可真的是在花冤枉錢!
第四個方面:
知識管理體系的確立。在以上提到的三個方面工作中,會積累大量的企業經營智慧和竅訣,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起來將讓人十分遺憾。例如某位機長可以熟練操作多臺設備,為人勤懇。管理層經常會說,我們要是再有幾位這樣的“大機長”就好了。事實上我們永遠找不到多位這樣的員工,不過我們可以通過知識管理體系,將各個管理板塊、流程環節和工藝要點進行優化管理。一方面可以不斷完善和補充企業的經營智慧、技術訣竅,另一方面可以為企業的智能化建設提供支持。深度學習是智能化向智慧化轉化的關鍵手段,只有企業積累了大量的符合自身實際的知識,才能充分發揮智能裝備的威力。企業可以從繪制自己的“知識地圖”開始,有計劃的梳理關鍵知識,不斷完善。同樣,這些東西是花錢買不到的,必須自己來做。
第五個方面:
確立精益管理的思想并貫徹執行。沒有堅實的精益管理基礎,印企的智能化建設可以說十分危險。前面提到的四個方面是手段,而要達到的目的就是精益管理。營銷的精益化必然會形成聚焦和產品差異化;標準化流程定義是以精益管理為出發點的;數據管理是精益管理的“體檢表”和“儀表盤”;知識管理是將精益管理的成果固化下來。因此圍繞精益管理,印企可以真實發現自身的智能化工作切入點,并能規劃出智能化建設的階段、步驟,找到最優的ROI。在印刷包裝企業精益管理方面,有很多第三方服務機構可以合作,不需要花多少錢就可以幫助企業有所改善。這項工作也應該盡早開始,達到一定程度后再投入智能裝備。
第六個方面:
擁有支持變革的企業文化。一提到企業文化,很多人就想到是高大上的東西,不接地氣。這種觀點完全是錯誤的!峰源在此前文章中就說過,企業文化從來就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企業在實際工作中慢慢錘煉出來的。智能化建設必將觸動很多人的短期利益,同時又需要全體上下的支持與配合,沒有這種氛圍和文化,企業智能化建設之路將更加曲折艱辛!企業最高管理層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在大的投入之前必須解決好這個問題。前面提到的五個方面可以作為建設良好企業文化的工作抓手,統一計劃、協同實施、一舉兩得。
印刷包裝企業智能化建設要花多少錢?在峰源看來,先不忙考慮這個問題。當上面討論的六個方面都有一定成效時,企業再考慮大舉投入不遲。請注意,這里所說的是全面系統性的企業智能化建設問題,對于單機智能方面的投入不在此列??傊?,投入總是要投入的,峰源希望業內企業可以實現更高更快的投資回報。(來源:上海耕航公司)